close

觀音山_吉祥洲_龍德上師.jpg

「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痴,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罪根皆懺悔。」懺悔法門非常重要、極其殊勝,是學佛修行人一生的課題。

所謂「懺」者,懺其前愆;「悔」者,悔其後過。「懺」字分解為心、雙人、非、戈。非就是過錯,戈就是割,也就是從心裡割捨掉種種不對的行為,並向對方至誠道歉,請求原諒。「悔」字分解為心、每。每時、每刻、每事,觀照自己的心念,小心謹慎不重蹈覆轍。過去生乃至現在世所做所為,由於無明與習氣,我們可能總有許多沒做對或沒做好的行為,曾經犯下不少錯誤,都會造下惡業。

慈悲  龍德上師開示:「當我們今生遭遇挫折或不如意時,學佛之後,就要有清明理智去分析,這是過去所為,如今苦果現前,應生起懺悔心,反省檢討、慚愧懺悔,並及時改過!如此一來,才能於諸逆境中不起怨懟煩惱,才會有機會隨緣了舊業、解冤結。」

古德云:「凡夫無過,聖人過多。」為什麼反而聖人過多?這似乎不合情理啊!但因為一般人靈明覺性不夠,心粗、身也粗,總認為自己這輩子沒做過什麼錯事,哪裡需要懺悔?殊不知凡夫眾生的身、口、意三業未清淨,內心的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邪見,種種無明煩惱沒有淨除,使得經常在無意間或無知中造作許多罪業而不自知,如懈怠心、分別心、貢高我慢心……無一不是病,無一不需懺悔。

佛法中的「懺悔」,是指能承認錯誤,並且負起全責的一種修行法門。懺悔正確態度是不貳過,並時時提醒自己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自淨其意」。這種方法與一般世間所謂的反省悔過略有差異。

你有發現嗎?做錯事後,雖然經過無數次的反省悔過,仍然無法減輕愧疚感。但用佛教的懺悔法門來反省,效果大不相同。兩者主要差異在於心理上的過程不同,懺悔首要必需先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,找出心不安的原因,從中找到解決不安的方法,而不只有一昧地悔過。透過佛法正確的懺悔次第,而徹底解決自己所犯的錯及感到慚愧的原因,再行懺悔,就能坦然安心地放下。

🌸12月19日三寶總集薈供大法會
「祈福迴向卡」開放登記中
>> https://bit.ly/2U8oIRe
(線上登記至12月19日晚上6:30截止)


更多請見「觀音山 全球資訊網」
http://www.fazang.org/index.php?ID=92

 

隨手修法施,功德無量!
 ◎觀音山 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 全球資訊網
 http://www.fazang.org
 ◎法藏YouTube頻道
 https://goo.gl/w5Dni7
 ◎播客頻道(Podcast): 生死思辨
 https://sndn.link/fazang
 ◎播客頻道(Podcast): 煩惱,OUT!難題有解
 https://sndn.link/troubleout

 立即訂閱文章
 ◎吉祥洲 LINE官方帳號
 https://goo.gl/6RnWXo
 ◎吉祥洲 Telegram官方帳號
 https://t.me/gysfazang

 ◎【觀音山 法藏吉祥洲-好文分享】facebook粉絲專頁
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abeifazang
 ◎【觀音山 法藏吉祥洲-好文分享】IG加入追蹤
 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dabeifazang

arrow
arrow

    【吉祥洲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